华工科技 - 创新联动美好世界

专业的行业资讯 最新公司新闻

首页 动态媒体聚焦

媒体聚焦

《长江日报》头版头条报道华工科技点亮“最亮的光”

2022-08-02


微信图片_20220830091956.jpg


以下为报道全文:


编者按:“就像激光器所出的光束一样,一切准备就绪,在需要的那一刻,完成能量的聚焦。”——华工科技《新动力》


“突破”!


一进电梯,一张海报,两个大字夺人眼球,三句话格外醒目——


“突破自己的局限”“突破他人的偏见”“突破看似牢固的现状”。


这里是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工科技”)总部。


“突破‘卡脖子’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。我们从未转场,更不退场;我们一直在场,决战考场。”7月28日,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一个月之际,华工科技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裁马新强接受长江日报《在场》栏目专访时说,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赛场,要下更大决心、拿更大比分获胜。


突破“围墙”奔赴主战场

62.18亿元,5.63亿元,一营收一利润;34.04%,61.34%,各自增幅。


看量察质,观形辨势。上月底,华工科技亮出这份见底色的半年报。


微信图片_20220830092341.jpg


真本事一样一样长在自己身上


62年前,年轻的物理学家梅曼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激光器。激光被广泛应用后,被誉为“最亮的光”“最快的刀”“最准的尺”。毕业于激光专业的马新强,带领华工科技“抓”住了这束神奇的光。


微信图片_20220830092447.jpg


6月,华工科技项目组第一时间抵达西安比亚迪工厂,为完成国内第一个批量生产的高强钢电池托盘项目,争分夺秒抢进度。


“60秒,一个3米汽车电池托盘完成激光焊接”,华工科技焊接装备及产线解决方案,已成功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。


但在14年前,别说新能源电池托盘焊接,中国的激光能不能焊汽车,都要打个问号。“要敢于突破偏见。中国企业想闯进车身激光焊接的圈子,很多人都说几乎不可能。”马新强回忆。


2007年,华工科技优化产业结构,聚焦能量激光、信息激光和传感器领域。次年,完成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交付,填补国内空白。


又一年后,华工科技在神龙汽车全球招标中胜出。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汽车行业,打破外企40年的技术封锁,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如今占有国内九成市场。


多年以前,华工科技在武汉周边城市投资兴建产业基地,当地政府承诺给七百亩地,但最终只买下满足基地所需的四百亩。


一大块商住地摆在面前,马新强保持住了定力。“清楚‘不做什么’才能避免急功近利。华工科技的根在科技、在核心技术,我们不买地搞房地产,主要是投向核心技术。”


马新强说,这是华工科技的选择,坚守“好产品、好市场、好管控、好团队”,把真本事一样一样长在自己身上。


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、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、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……聚焦主业,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。60多项国内行业第一,华工科技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行业话语权。


破局之下,新的能力在生长


7月,一辆辆青云灰颜色的岚图汽车,从最终装配线上驶出。其装载的汽车加热器,来自位于孝感的华工高理电子产业园。


“攻克‘卡脖子’难题,开拓新赛道。我们带产品到过最北端零下40℃的漠河,也到过地表温度高达80℃的吐鲁番。”华工高理工程师吴阳说。


2014年,占据全球温度传感器七成市场的华工高理,在国内首创新能源汽车加热器,拿下国内一半市场。


如今,这家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再次闯入新领域,“突破自己的局限,从零开始,进入压力传感器、温压一体传感器领域”。


在鄂州,华工激光首条激光流线化智造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,生产的高性能数控激光切割机床,全面覆盖了欧洲市场。在荆门,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,达产后实现年产值30亿元。在黄冈,华工正源特种光模块生产基地正在向高端领域延伸。


“摆脱低水平竞争,唯有高水平创新”“每一步都是新的领域,不断拓展边界”,破局之下,新的能力在成长——


微信图片_20220830092542.jpg


联接业务,从光联接拓展到无线联接,800G硅光芯片流片,推出数字小站,加码5G网络室内覆盖;


感知业务,高精度温度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赋能新能源、工业数智化、智慧家庭应用场景;


智能制造业务,切割、焊接、标记、清洗,面向工程机械、桥梁等行业实施基于激光装备的智能工厂项目……


“边界越大,压力越大。”马新强说,华工科技将坚持“破局思维”“价值共创思维”“长期主义思维”,锻造核心竞争力,参与构建全联接、全感知、全智能世界,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。


让价值贡献者站在舞台中央


有数据统计,近10年,华工科技相继引进50多位高端人才,缩小了与国际头部企业的差距,在激光魅影中形成“华工科技人才现象”。


科技创新,一靠投入,二靠人才。7月中旬,武汉召开科技创新大会,马新强发言介绍释放人才创新潜能。


从2015年开始至今,华工科技每年从重点高校引进200人左右,打破论资排辈,畅通发展通道,营造创新空间。今年初,华工科技获得机械、电子信息两个专业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,成为省内首批获得该权限的企业。


年轻人脱颖而出层出不穷。从海外回来的80后程伟,担任华工激光副总工程师;从深圳回来的90后徐华生,参与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的氢能双极板焊接自动化产线。


“每个人都应用力拥抱自己的‘珠穆朗玛峰’。”马新强说,让价值贡献者拥有更多的获得感,让价值贡献者站在舞台中央。


7月28日,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华工科技召开“光荣之路”创新誓师大会。


“真正属于高科技制造业工程师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。”马新强激情动员说,向着更高远的地方,铺展生命的万千可能,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是时代的过客,而是时代的建设者,甚至可能是先驱者。


“走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路,这是一条无比光荣的道路,也是我们与时代的双向奔赴。”


从光电子产业“特色鲜明”到“独树一帜”,十年磨一剑。23岁正青春,“追光者”华工科技经历蝶变、革新和重塑,点亮了一束“最亮的光”。


来源:长江日报